109國中會考自然科第36題
題目
老師在課堂上以一張海報來讓學生分組上臺說明某一類型板塊交界的各項特徵,如圖(二十三)所示。圖(二十四)為老師提供學生使用的貼紙,並告訴學生這些貼紙上的箭頭或文字的用途,是用來說明兩板塊相對運動方向與海洋地殼年齡的關係,若要正確呈現這類型板塊交界的特徵,下列哪一種黏貼方式最為合理?
答案
D
解析
本題主要是問板塊交界的觀念。
圖(二十三)板塊交界是在海底,此為張裂性板塊交界,位於地球內部熱對流上升的地方,板塊兩側受到往外的張力作用而分開,形成中洋脊。
新的海洋地殼在中洋脊形成並向兩側擴張,所以越靠近中洋脊的地殼越新,越遠離中洋脊的地殼越古老。
所以答案選D。
解題技巧
本題圖(二十三)中的關鍵「板塊交界是在海底為張裂性板塊交界」,張裂性板塊交界,板塊兩側受到往外的張力作用而分開,形成中洋脊,新的海洋地殼在中洋脊形成並向兩側擴張,所以越靠近中洋脊的地殼越新,越遠離中洋脊的地殼越古老。
知識節點
板塊交界
原理
一、張裂性板塊交界
1.張裂性板塊交界受到的力量是向兩側外的「張力」。
2.張裂性板塊交界處:板塊兩側受到往外的張力作用而分開,形成中洋脊、裂谷。
3.中洋脊、東非裂谷和冰島是屬於張裂性板塊交界。
4.張裂性交界帶常位於地球內部熱對流上升的地方,岩漿和淺源地震活動繁。
二、聚合性板塊交界
1.聚合性板塊交界受到來自兩側向內的「壓力」。
2.聚合性板塊交界處:兩板塊相互向內擠壓,一塊沒入另一塊下方,常形成海溝、高大山脈等地形。
3.聚合性板塊交界帶是地球內部熱對流下降的地方,淺源中源和深源地震活動頻繁。
4.海溝:當海洋地殼(板塊)和大陸地殼(板塊)相互擠壓時,海洋地殼因密度較大會擠壓到大陸地殼底下,沒入地函內,並在交界處形成海溝。
5.當大陸地殼和大陸地殼相互擠壓時,密度小的地殼會被擠壓隆起,形成高聳的山脈。
舉例:歐亞大陸板塊和印澳板塊推擠,歐亞大陸地殼會被擠壓成喜瑪拉雅山脈。
6.聚合性板塊交界常有地震、火山及造山運動(高大山脈)現象發生。
7.台灣、喜馬拉雅山和南美的安地斯山均屬於聚合性板塊交界。
(1)喜馬拉雅山脈是由歐亞板塊和澳印板塊聚合而成。
(2)台灣是由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聚合而成。
三、錯動性板塊交界:
1.兩個板塊平行錯移時,將形成錯動性板塊交界。
2.陸地上較少出現錯動性板塊交界,中洋脊出現較多。
3.美國加州的聖安地列斯斷層即可見到錯動性板塊交界。
4.錯動性板塊交界處淺源地震活動頻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